新春伊始,在山西省長子縣大堡頭鎮南圈溝村,原先村民們廢棄的破舊老宅院已經全部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70多畝連片農田。
南圈溝村村主任秦志勤說,經全村百姓商量,新復墾的農田,下一步要建櫻桃園,讓村民成為股東,不但收入會增加,集體經濟還能“破零”。
南圈溝村的變化,是長子縣開展閑置凋敝宅基地盤活整治利用的一個縮影。2017年7月以來,長子縣作為山西省閑置凋敝宅基地盤活整治利用試點,先后出臺了《長子縣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盤活利用試點實施方案》和《長子縣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盤活利用補償辦法》等文件, 深入推進閑置凋敝宅基地盤活整治利用工作,為多年閑置的廢棄宅基地尋找出路。
長子縣縣長趙永進說,閑置凋敝宅基地逐年增多的原因有三:一是外出經商、務工人員多,僅碾張鄉,在太原服裝城經商人員就達1萬余人,占到全鄉人口的一半左右,不少宅基地長年無人居住,破敗凋零。二是偏遠、人少的自然村莊多,全縣附屬于行政村的偏遠自然村莊達到50多個,這些村莊大量的宅基地已人去屋空,且剩余部分住戶迫切要求搬離。三是一戶多宅,導致宅基地閑置凋敝。
“多年來,長子縣雖然農村常住人口在不斷減少,但宅基地面積不減反增,建新不拆舊、一戶多宅是重要原因,其后果就是閑置凋敝宅基地的大量產生。”長子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馬志明說,初步統計,全縣閑置凋敝宅基地達9027宗、5305.8畝,占到全縣宅基地總量的10%左右。
為最大程度降低宅基地整治風險,長子縣按照“試點先行、逐步推廣”的辦法,先期選擇村集體組織穩定、村民積極性高的15個行政村,作為整治盤活利用試點,針對一戶多宅、建新未交舊、外出務工閑置、繼承祖房閑置、違法占地等不同情況,找準癥結,精準施策為全縣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盤活利用工作探索引路。
長子縣丹朱鎮位于縣城邊上,如今丹朱鎮的里同福、同新兩個村通過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盤活利用工程,百姓徹底告別平房,即將和城里人一樣住上新樓房。幾幢拔地而起的高樓,成了長子縣城里最搶眼的樓群。
“長期以來,我們這里因為閑置凋敝宅基地比較集中,基礎設施差,道路狹窄,臟亂破現象十分突出,群眾出行常是‘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。’”丹朱鎮鎮長王慧剛說,群眾整治愿望十分迫切,通過拆除騰退,不僅百姓居住環境提升了,節余出的土地上還建起了縣里硬件條件最好的新東方紅小學,配建了同新廣場等。
和丹朱鎮同福、同新兩個村類似,長子縣宋村鄉通過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,不但農村集體經濟“破零”,這里的村民也將變身股民,50畝大棚蔬菜預計一年將給大家帶來40余萬元收入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1月底,長子縣已累計拆除閑置凋敝宅基地3513處,騰退土地1946.5畝,預計可新增耕地1290畝,原先選定的15個試點村也拓展至101個村。
馬志明說,隨著閑置凋敝宅基地整治工作的推進,綜合效益不斷顯現。一方面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,將村內拆出的零散地塊作為宅基地,解決群眾新建住房宅基地問題,讓老百姓共享閑置宅基地整治的政策紅利;另一方面對集中連片的地塊開展土地增減掛進行復墾,新增耕地全部確權為集體機動地,既可以發展規模農業,也可以承包給群眾耕種,增加集體收入,解決村集體經濟“破零”難題。
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調控處處長郭春表示,長子縣整治、盤活閑置凋敝宅基地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。